首页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会员活动 | 行业信息 | 房产金融 | 时事新闻 | 学术交流 | 理论研究 | 政策法规 | 公积金分会论坛
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因地因人因事制宜,综合施策,全方位推进农村脱贫、广角度推进产业扶贫、宽领域推动科技扶贫、广视角开展驻村帮扶,通过多种举措,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开展,坚决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方位推进基层农村脱贫攻坚。坚持把农村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盘考虑,围绕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乡摘帽和解决区域整体性贫困,细化完善脱贫攻坚规划,列入年度重点攻坚任务,确保扶贫攻坚扎实有效开展。扎实开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深入分析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和脱贫愿望,将帮扶措施细化到户到人,因户因人施策,确保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建立督查长效机制,实行一季度一全面督查和两月一暗访督查,按季度对各管理区、村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查,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扎实做好农村基层设施建设,积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水池,安装水泵、消毒设备、变压器、输电线路、管道,解决困难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对贫苦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群众生活异常困难,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农村地区,开展易地搬迁扶贫,统筹考虑异地搬迁,科学规划搬迁,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落实避灾避险安全要求、有利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布局移民新村选址定点,实施好迁出区复耕和生态修复,重点以配套完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产村融合、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编制搬迁新村规划和民居设计方案,实现搬迁脱贫。

广角度推进产业扶贫。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光靠修路、引水是远远不够的,贫困地区有很多丰富的资源,有些还是独一无二的特色资源,不能光从外招商引项目,更不能“抱着金饭碗要饭吃”,必须眼睛向下,从地方特色出发,充分挖掘资源产业优势,适时发展具有地方资源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产业,依靠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常德市有很多地方资源,应围绕地区特色产业,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仔细分析各个地方的特色和优势,认真剖析产业优势,充分论证发展优势产业的可行性,充分筹备相关的产业项目建设,依托贫困村美丽自然风光,在推进传统农业产业基础上,做优和谐秀美乡村景点风光文章,大力发展黑猪、山羊等农业产业,带火乡村旅游业,推动农业产业增收增效,重点是推进鱼业养殖基地、蔬产业基地、柑橘种植基地等一大批优势产业项目,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促进农村增收。为促进产业深度发展,应该探索依托基地带动扶贫的战略,采取组建协会、引进良种、建立示范基地、培植种植大户的形式,带着贫困户学,领着贫困户干,扶着贫困户富,特别是发挥大户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养殖大户生猪养殖场,吸引大批附近贫困村民在附近就业务工,实现大户和贫困户的有效对接,既发展经济也带动村民致富。

宽领域推动科技扶贫。坚持科技扶贫,加大教育培训,积极沟通协调上级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积极广大务工群众进行计算机、家政、美容美发、厨师、保安等多个专业的免费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创造有利条件。加大各种就业政策宣传教育,积极宣传就业政策,采取广播、电视、发放政策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及时深入农户耐心讲解就业政策,开展思想沟通谈心,积极为特困家庭采取“一帮一”活动,鼓励贫困户主动运用就业政策,自谋职业或者进城打工。探索建立教育基金,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奖学奖教,开展救贫济困、资助贫困子女就学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力度,探索与高等院校协作关系,借用学校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改造传统农业,将柑橘种植基地打造成为科普基地、学员实训基地、科研转换基地、先进技术推广基地,把园区建设成为涉农新技术辐射源,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打造柑橘种植基地建设。同时将园区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整合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创造精准扶贫新模式,建成一项助农增收的新产业,全力推进小康建设进程。鼓励农村种植大户带动贫苦户致富,组织村民开展外出参观考察、观摩培训等多种方式学习,拓宽村民的视野,提高农户发展能力。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各种专门培训资源优势,定期组织村民集中学习培训,提高村民知识技能。加强搜集就业信息工作,指派专人加强与各用人单位联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遇到适合农户的工作,及时联系他们,有效实现农户就业的无缝对接。积极为广大农户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推荐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全方位服务农户就业鹅,努力开发就业岗位,与物业公司沟通联系,在先行培训的基础上,安排农户从事社区保洁、绿化、公益性岗位等工作促进农户就业,提高农户致富能力。

多形式开展驻村帮扶。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结合农村土地确权,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采取土地使用经营权入股、发展家庭农场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积极盘活农村各类资源,在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农村盘活农村集体房屋、设备、水面、荒山等闲置资源优势,变“资源”为“资金”,有效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依托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农民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方面优势,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激发各类农业产业发展潜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探索农村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业经济组织+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模式,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大扶贫格局,深入实施扶贫开发“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投向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完善园区建设方案,不断提升功能定位,把园区内的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特别是园区核心区,注重突出体现现代高效农业理念,达到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到位的目标。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项目配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的原则,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对整合资金集中向园区和产业带集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制约问题。

 

来源:常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作者:王琳媛 2020年9月11日9:0
版权所有:湖南省房地产业协会公积金管理分会 技术支持:长沙市八六软件开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