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益阳中心”)在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践中,把单位职责的切实履行与文明创建的有效开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住有所居”这一核心目标,加快住房公积金制度在益阳的推广,积极组织资金投入住房贷款市场,支持职工改善住房条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1年中央文明委授予益阳中心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一、文明创建的益阳做法
(一)理念树立:创建与工作高度融合
在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过程中,益阳中心对文明涵义的认识不断深化,牢固树立了“文明创建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文明创建”的理念认识,按照高度融合文明创建和本职工作的思路,描绘创建之路、开展创建工作。
(二)做法措施:坚持四大文明同建
在具体实践中,益阳中心拓宽工作开展思路、丰富文明创建内涵,结合单位的性质特点统筹规划,按照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同建的整体规划,实现了文明创建的全面推进。
1.建设政治文明。一是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和监委会的决策监督作用。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政策制定和具体问题进行决策监督。二是推进单位民主管理和透明管理。将单位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吸纳进“两会四组”(中心主任会、部门周(旬)会和资金调度、资金使用、费用会审和绩效考核组)管理体系,保证了重大事项的出台和处理公开透明。三是创新人员队伍管理模式。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上岗、待遇同步、人岗相适、定期交流”的用人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充分利用。
2. 建设物质文明。一是根据益阳实际不断调整缴存使用政策,适应制度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大住房公积金资金规模,加快制度在益阳的推广与普及。二是做大做强住房公积金事业,做到“应提尽提、应贷尽贷”,不断提高制度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三是全面加强住房公积金的内外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内部按月稽核所有业务办理情况,外部邀请财政、审计、人行、银监等部门定期上门监督住房公积金运行。
3. 建设精神文明。一是每年定期举办道德讲堂和职工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集中授课,用培训教育的方式提升队伍的思想认识。二是将服务质量写入《工作任务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用制度建设和绩效分配的硬措施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三是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集体主义精神。
4.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缴存职工、工作人员、操作系统和工作环境“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一是通过绩效考核手段将工作人员文明办公、优质服务的要求固化下来,让缴存职工享受更好的客户体验。二是按照操作便捷、控制到位的原则不断优化业务操作系统,让工作人员在更优的操作平台办理业务。三是全面完成中心机关和营业网点办公场所的标准化建设,让缴存客户和工作人员在优雅的环境中享受服务、开心工作。
二、文明创建的面临困境
(一)理念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早在1979年,十一届四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因提出较早、影响很深。目前,各地把文明创建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较为普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创建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十六大提出要建设政治文明,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显然,执拗于精神文明建设已明显不合时宜。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理应与精神文明一道,成为文明创建的全部内涵。
(二)创建实施形式成份较多。一是把文明创建当成一种脱离本职工作的独立的事情,为创建而创建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把文明创建当成是上级机关布置的任务,成为运动式的活动,没有内化成为本单位的文化自觉,不知道为什么要创建。三是将文明创建落实在纸面上,不知道如何创建,开几次会、学几本书就算是完成了创建活动的现象还客观存在。
三、文明创建的实现路径
(一)文明创建要与工作开展高度融合。一方面,相对缴存规模和服务对象数量来说,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人员数量相对都不充裕。若要抽出专门力量来搞文明创建,必会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割裂文明创建的各个内涵,脱离实际搞只抓精神文明建设,容易形成“两张皮”现象,不利于住房公积金工作的开展。因此,文明创建一是要丰富文明内涵,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抓。二是要把这四大文明建设与住房公积金工作紧密结合,在工作中搞文明创建、在文明创建中促进工作开展。
(二)文明创建要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目前,各地公积金管理机构人员分散在各个区县(市),文明创建开展难度相对较大。要避免文明创建沦为运动式的活动,就必须要将目标管理与物质保障相结合、将检查评比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建立文明创建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调动部门和职工的参与热情。
(三)文明创建要升华为单位价值取向。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之后,还要能清醒认识文明创建的深刻内涵、实现途径和重要意义,将文明创建升华为单位的价值取向。只有真正成为全体干职工的自觉行为,文明创建才能真正促进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