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想缴存职工之所想,认真细致做好每一项服务工作,贯彻落实“服务缴存职工,造福千家万户”的服务宗旨,使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提升服务“奠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构建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是提升公积金服务水平的技术支撑。一是逐步完善住房公积金信息化管理系统。2003年中心和各区县市管理部从各委托银行接管缴存数据初步建立各区县管理部的公积金管理系统;2006年实现中心和各区县市管理部网络直连,数据汇总集中;2008年建立了中心和各区县市管理部数据集中、业务统一的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公积金的信息化平台逐步趋于完善。二是于2006年对内建设住房公积金内部办公网,推广协同办公,无纸化办公,对外建设开通公积金网上查询系统,让缴存职工可及时查看自己的公积金余额及缴存明细。
二、创新信息化服务方式,为提升服务“修路”。
要发展,先修路。提升公积金服务的关键在于创新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引入科技手段,拓展服务方式,是提升公积金服务的切入点。一是完善了网上业务办理平台。继2006年开通公积金个人查询功能;2010年,建立了公积金网上业务办公系统,缴存单位公积金协管员可查询、核对单位公积金数据,在线办理归集业务;2012年,网上提取申请系统上线,协管员可按统一政策对单位职工提取公积金进行初审;2013年,公积金个人查询系统中新增贷款网上申请功能,申贷职工可在网上完成申贷资格校验和填写申贷资料,自主打印相应表格,并按照系统提示准备申贷资料。二是开通了住房公积金短信平台,缴存职工既可实时了解个人公积金缴存提取等账号变动情况,又能通过回复相应的短信编码,获取相关公积金信息。三是建立了住房公积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档案借阅效率大大提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查找时间,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向住房公积金“无纸化”办公更近一步。
三、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公积金服务驶上“高速路”。
无规矩,不成方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注重以制度来约束服务行为,以技术来协助管理,借助科技手段驶上“快车道”,建立了长效的服务机制。一是硬件作“支撑”。中心机房、网络设备和网络带宽全面升级,网络速度、数据安全和系统的稳定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为公积金服务驶上“高速路”提供了过硬的技术支撑。中心还在各管理部的服务大厅配备了触摸屏查询机,缴存职工无需排队等候,刷身份证便可查看最新政策消息、承办网点信息和个人公积金基本信息。二是软件更“先进”。住房公积金与委托银行间已实现银企互联。住房公积金可实时联网支付,缴存职工提取公积金无需到银行兑付支票。三是培训见“成效”。组织协管员进行业务培训。中心多次组织现场培训,并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协管员QQ群进行技术指导,提升了协管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服务优质。四是服务有“考核”。引进了服务评价系统。在各所有服务窗口安装了服务评价器,评价过程由监察室全程监督。前来办理业务的缴存职工可对业务经办人员的服务现场评分,评分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服务没有最好,还需修建“快车道”
发展无尽头,进步无止境,公积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优。2014年,是我市“住房公积金优化服务年”,也是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发展的攻坚年,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坚持不懈优化公积金服务,依旧是住房公积金的工作重点。这年中心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修建“信息快车道”,进一步提升公积金服务水平,来打造职工心目中的“满意公积金”。一是公积金业务系统全面升级,减少业务办理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间,给缴存职工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网上业务系统全面升级,完善网上办公和公积金查询的功能,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三是网络安全系统全面升级,更新部分网络硬件设备,升级网络带宽,使网络更加快速稳定。从技术上加强资金风险防控,使服务系统更加安全可靠,打造更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