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会员活动 | 行业信息 | 房产金融 | 时事新闻 | 学术交流 | 理论研究 | 政策法规 | 公积金分会论坛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房价有利穷人是歪理邪说

 

  本报记者 周小苑

  近日,某学者在媒体发文公然为高房价叫好,声称“高房价不是为了让富人发财,而是让穷人能住上房子”。此言一出,立即招致舆论的强烈反对。一些评论指出,当前房价居高不下已严重阻碍了公民的居住消费和需求,这是社会和民众的普遍共识,该学者此时发表这种奇谈怪论极不负责任。事实上,保障房建设绝不是靠其所谓的高房价来支撑的,过度依赖高房价和土地财政只会危害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

  高房价危及经济稳定

  今年以来,调控政策的不断升级未能阻止房价的节节攀升,这引发了各方对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讨论。那么,应该如何才能建立合理的住房体系?面对这一问题,该学者竟然表示:“应该让豪宅卖出天价,然后政府有钱了,就能给穷人建保障房。高房价不是为了让富人发财,而是让穷人能住上房子。”高房价竟然成为有利于穷人住上房子的借口,实属奇谈怪论。

  高房价真的有利于穷人吗?事实上,当前高房价的现状对房地产行业甚至中国经济的弊端已经越发显现。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看来,高房价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认为,高房价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有三个负面影响:一是,相对于其他商品和资产的价格扭曲,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产业空洞化;二是,整体社会财富分化,贫富差距可变成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政治问题;三是,影响代际财富差距,房价上升对于年轻人是负的财富效应,资源集中在老人手中会妨碍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泡沫已经显现,高房价造成的结果是,短时间内让中国的财富聚集在小群体,造成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公,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同时导致我们整个社会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出现严重扭曲,贪污腐败愈演愈烈。

  财政收入不能靠房价泡沫

  在房价越调越涨的背后,是地方财政对国有土地的高度依赖。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与房地产开发商的拿地热情有增无减,各地土地市场“地王”频现。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乐观情况下,地方政府仍寄希望于以卖地来缓解财政压力,促使土地出让价格大幅增加,而土地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带动房价的高企。

  易宪容认为,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利用对国有土地的绝对垄断来“经营城市”,同时为地方政府创造GDP业绩,经济增长的主要工具就是土地财政,就是如何用土地抵押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融资工具来发展当前经济。

  事实上,当前逐渐积累的地方债问题已经为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财税体制埋下了祸根,高房价和高地价所支撑的经济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

  “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地方债依靠的是房地产,资产升值主要还是房地产。”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如果是房地产上升,那么地方债务的风险会缓解;如果房地产的资产不值钱,债务危机就会马上崩溃。所以首先要维持稳定,然后在维持稳定的过程当中,逐渐让地方政府退出市场项目,让负债逐渐减少,把地方财政跟房地产之间的依赖性降低,最后才能实现软着陆。

  保障基本居住权要走正路

  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更不会成为穷人住上房子的保障,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居住权利要走正路,靠的是日益完善的保障房体系。加快保障房建设不仅可以缓解民生问题,同时也是稳增长的利器。

  中央财政对于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发挥了巨大作用。2012年中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支出逾3800亿元,比上年增加457.52亿元,增长13.7%。而仅在上个月,财政部接连下发三道文件,共计拨付1015亿元支持保障房建设,其中公租房建设获取资金最多,达到580亿元,其次为城市棚户区改造,为355亿元,廉租房获得80亿元。

  “保障房大规模建设的时代逐步来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巴曙松认为,房地产市场已经由过度的商品属性特别是金融属性回归到了保障属性,意味着中国的住宅市场“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双层格局的初步形成。他表示,我国住房改革历史上,同时也与城镇化快速推进直接相关的保障房制度改革的大幕拉开了。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2013年6月17日9:35
版权所有:湖南省房地产业协会公积金管理分会 技术支持:长沙市八六软件开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