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监管工具箱除了细化、升级资本充足率、拨备率等,还引入了流动性指标、杠杆率等新指标
聂伟柱
一系列将对银行产生深远影响的监管指标正处于酝酿之中。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监管层拟对银行重要监管指标作出调整,并引进新的监管指标。在银监会新监管工具箱中,除了之前的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有进行细化、升级外,还引入了流动性指标、杠杆率等新指标。
该人士还透露,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监管层加强了对“大到不能倒”机构的监管。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层要求追加1%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
目前,上述监管指标均处于内部讨论阶段,且多数指标拟在2011年开始实施。
资本质与量红线
“事实上,上周传出的银行按照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2.5%的比例(即拨备/总贷款比率)计提拨备,仅仅是银监会新监管工具箱中的一个子项。”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此次银监会拟推出一系列新监管工具。
打开银监会的新监管工具箱,总体来看,监管层充分借鉴了正在讨论中的“巴塞尔协议Ⅲ”的一些要求,细化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引入了流动性指标、杠杆率等新指标。
资本充足率方面,监管层对银行资本的质量和总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此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监管层都更多地倾向于对总量的要求。
监管层在最低资本要求方面,细分出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总资本三个子项目,它们的最低资本要求分别为6%、8%和10%;此外监管层还引入了超额资本的概念,这部分比例在0~4%之间,必要时可以调整为0~5%。
“资本的多寡意味着抵御风险能力的强弱。”一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对资本质量要求趋严是国际监管的新趋势,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银行大都核心资本较少,次级债等附属资本占总资本的绝大部分。
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还表示,除了上述要求,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层还增加了1%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而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则无此约束。
总的来看,新监管工具中,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1%,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此外,监管层还有0~5%的动态调整空间。
某国有大行人士对本报表示,银行的对策有两条,其一,建立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其二,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资本金高消耗业务,发展中间业务。
杠杆率新规
除了细化资本充足率指标外,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还表示,新监管工具箱中,监管层拟引入杠杆率的监管指标,要求核心资本/总资产(含表外)达到4%。
资本充足率的分母是风险资产,而杠杆率的分母为包含表外的总资产,相对于风险资产的计算,总资产的测算更为简单。
而表外业务则是指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包括担保、承诺、金融衍生交易三类业务。
“雷曼在倒闭的时候,资本充足率超过10%,但其杠杆比率极高,保有巨大的风险敞口,这是其破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某国有大行的人士表示,监管层对杠杆率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当前国际上去杠杆化呼声在中国的反映。
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还表示,对于杠杆率的指标,监管层初步设定的达标时间为2011年开始实施。目前,大中型银行能达到4%的监管目标,小型银行约在3.5%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8年,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从-2.05%提高至9.92%,提高了11.97个百分点;但商业银行杠杆比例从-1.85%提高至5.51%,提高了7.36个百分点,幅度相对较小。
此外,拨备上,监管层还计划引入两个政策:拨备覆盖率达150%(可动态调整);拨备对信贷余额比例达2.5%,其中,150%的拨备覆盖率已经实施,而2.5%的比例拟2011年实施。
流动性指标上,监管层还要求,流动性覆盖率(LCR: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应达到100%。目前来看,银行业整体已达标,大型银行情况优于小型银行。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LCR指标意在确保单个银行在监管当局设定的流动性严重压力情景下,能够将变现无障碍且优质的资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些资产可以通过变现来满足其30天期限的流动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