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会员活动 | 行业信息 | 房产金融 | 时事新闻 | 学术交流 | 理论研究 | 政策法规 | 公积金分会论坛
出口企业复苏超乎想象 惊现价高者得订单

 

 

  今年以来,出口连续超预期增长,出口值在近两个月内连创历史新高。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上半年出口企业经营情况好得超乎想象。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出口企业集中的地区,金融危机后的“工厂抢订单”变成了“贸易商抢工厂”。一番喧嚣过后,随着下半年海外贸易补充库存告一段落,企业出口订单也开始回归理性。但8月底开始的“圣诞订单”又使得外贸情况回暖,目前已基本稳定在2008年危机前水平。

  调查发现,不少出口企业议价能力有所提高,趁着订单回暖之势顺势将上涨成本转嫁给境外客户。同时一批具备规模和技术优势的出口企业,通过产品升级提高利润附加值,化解汇率波动和成本上升风险。

  这些地区的出口情况显然好于预期。不过专家提醒,出口在超预期增长后面临回落的风险,出口回落可能在第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显现出来。外部出口环境未来可能继续变差,内部工资上涨压力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等风险不容忽视。

  本报记者 卢铮

  出口企业:

  加班赶货 惊现价高者得订单


  “上半年真是忙得要死,工人经常加班赶订单,现在订单量回落了一些,但基本上稳定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广东东莞一家制衣厂厂长史东光表示。这家企业十几年前落户东莞长安镇,是一家为欧美户外服装品牌代工的港资企业,德国、法国、英国是其欧洲的主要市场。

  他介绍,上半年订单量猛增最主要原因是补充库存。整个2009年贸易商订单采购量很少,上半年库存消化得差不多了,亟须补充库存。另外,金融危机后有些制衣厂倒闭,工厂数量缩减,订单集中度增加也是一大因素。

  不少出口企业对此都感同身受。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出口企业集中的地区,金融危机后的“工厂抢订单”变成了“贸易商抢工厂”。江苏一家服装类外贸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半年国外客户订单催得火烧眉毛,加工厂还要坐地起价。因为订单太多,不少加工厂甚至不顾以前的合作关系,谁出的价高就给谁做。

  经过一番喧嚣过后,下半年出口订单开始回归理性,但最近情况又有所回暖。史东光介绍,一般8月底工厂开始接单圣诞订单,三个月左右的生产周期后这批产品要保证节前出货。“上半年是补充库存,现在是真正反映需求量。看起来欧洲订单情况不错,尤其是德国经济率先恢复,出口德国的订单量这段时间增长得最快。”史东光说。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出口企业订单情况更为乐观。全球最大假发加工企业瑞贝卡董秘陆新尧对记者表示,现在女装假发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底,工艺发条订单也排到11月,订货最为灵活的化纤发条也排到9-10月份。“现在最大的产能不足集中在欧洲白人假发产品,非洲产品目前也十分正常。”

  调查发现,除纺织服装等大宗商品出口订单稳定增长外,在出口商品中占主导的机电产品订单也基本保持稳定。“订单没有骤降,现在正值西方圣诞节礼品生产高峰期,订单不断增多,都忙不过来,缺工依然很严重。”东莞市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东莞汇安人才市场招聘信息,近几场招聘会企业招聘环比上月有10%左右的涨幅,招聘职位数上升了14%,特别是普工技工类岗位需求上升37%。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在出口商品中占主导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6.2%,高于同期总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026.3亿美元,增长34.7%;机械设备出口1696.7亿美元,增长36.6%。

  涨价风:

  议价话语权在增强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出口企业议价能力有所提高,反而趁着订单回暖之势,顺势将上涨成本转嫁给境外客户。

  陆新尧介绍,随着海外市场需求改善,目前瑞贝卡产品价格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08年到2009年,根据当年的运行情况,我们对价格做了调整,使得当年的业绩达到了20%的增长。目前价格又分批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情况。现在随着产品的升级、高档产品的出现,价格有望继续得到提升。”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得以提升,与金融危机中中国出口市场份额的扩大不无关系。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且中国产品多具有刚性需求特征,一旦外部需求恢复,作为供给方的话语权也将得以提升。

  中金公司报告认为,如果把日本与四小龙四小虎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出口增长持续了40年,占世界出口市场份额最高到达23%。中国出口虽然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出口占世界市场份额只有9.6%,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任何一个大的经销商要依赖于供应商对它经营需要产品的供应,对企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价格上、利益分配上经销商要考虑企业的分成,这是进行二次分配的过程。”陆新尧介绍,瑞贝卡将在附加值上下工夫,多推出高档产品,虽然高端产品成本要比普通产品高,但在毛利相同的情况下,利润附加值的绝对值要明显增加,这无疑将抚平汇率波动和成本上升的压力。

  此外,出口成本上升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压力,以制造业出口为主的全球其他国家也已逐渐告别低成本年代,全球制造业正在进行一轮新的变化。

  全球最大贸易与物流企业香港利丰集团总裁乐裕民指出,来自孟加拉、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成本都在上涨。当中国的价格上涨时,多数其他国家也会跟进。多数零售商都接受价格上涨而别无选择。不仅是中国的价格在涨,到处都在涨。但至于把涨价部分传递给现在这个市场的消费者会更加困难。零售商真正指望的是怎样提高效率,怎样少搞降价促销。

  未来: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中国出口企业也并非前途一片光明,一些潜在的风险仍需警惕。大部分分析师都认为,出口在超预期增长后面临回落的风险,出口回落可能在第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显现出来。

  交通银行研究院陆志明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兴市场国家采取加息、紧缩货币等措施减压经济过热、欧美日发达国家弱势复苏、CRB指数渐趋稳定,中国的出口需求将会有所放缓。再加上去库存周期逐渐开始,外部出口环境未来可能继续变差。从内部环境来看,中长期工资上涨压力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加、出口企业利润空间收窄,不断挤压出口企业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

  分析师指出,尤其是机电产品等弹性比较大的产业,未来波动的幅度可能更大。譬如机械设备的出口方向是新兴经济体和资源国,但受国外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美元反弹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半年国外对机械设备的需求存在紧缩的风险。上半年超预期的需求部分透支了未来,未来机械设备的出口增速将低于上半年。而7月份被取消出口退税的部分行业产品出口,如对橡胶、农药、无机盐等行业受影响比较大,部分企业抢在出口退税取消之前突击出口造成近两月出口快速增长,三季度开始这些行业出口可能会大幅减少。

  同时,中国出口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也在增加。自1995年以来,我国连续15年成全球反倾销最大受害者。去年我国GDP占全球8%,出口占全球9.6%,而遭受的反倾销占全球40%左右,反补贴占全球75%。今年1月-5月,共有14个国家(地区)对我国产品发起31起贸易救济调查,总案值约18亿美元。

  来自欧美的贸易救济调查往往对整个出口行业带来重大打击。以陶瓷业为例,欧盟国内产业5月下旬对中国进口瓷砖启动反倾销调查提交的申诉,根据惯例欧盟将于本月10日至20日期间正式立案。由于涉案金额超2亿美元,涉案企业几乎涵盖国内知名陶瓷企业,一旦立案,将成为中国陶瓷行业面临的史上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潜在风险也不能忽视。

    出口反弹难持续企业亟须练内功

  本报记者 卢铮 实习记者 钟华

  出口反弹近期连续超预期,未来会否延续增势?对此记者采访了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和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外贸研究部研究员李健。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出口产品具有一定综合竞争力,但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和成本效益影响,未来出口增速将放缓。出口企业应抓住时机,苦练内功,转变外贸经济增长方式。

  出口放缓概率大

  中国证券报:最近两个月出口值连续创下历史新高,而且一些来自企业的情况也显示当前订单状况不错。出口复苏在今年三、四季度能否持续?

  张燕生:目前我国出口走势还是比较好的,但下半年很难持续。原因是,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增长走势很好。在发达国家中,增长率甚至高于我国对日本和美国的出口增长率。但出口是一个慢变量,上半年所有不好的信息都还没有反映到出口上来,比如人民币对欧元的升值。欧洲区需求的紧缩,既包括私人投资消费的紧缩,也包括公共财政的紧缩,以及欧元上半年持续走低,到了下半年,这些情况都会起反应。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和目前的经济情况,再库存周期结束以后,全球经济是否会进一步的萎缩令人担忧。下半年前高后底的走势下,即使企业的订单比较好,很大程度上还是危机后的反弹和恢复,并不是趋势性的。

  我们维持今年年初基本预测,认为今年贸易顺差可能还会从去年的1900亿美元下降到1300-14000亿美元左右。1-7月份已经是800多亿顺差,下半年顺差规模在500-600亿之间。

  但是中国贸易还是受政策影响很大的,现在的政策影响很大程度上是进口的政策。如果进口出现结构性的大幅调整,刚才说的情况就会发生大的变化。如果政策大幅度宽松,我们的进口会因为政策的宽松而增加,但内需拉动的进口还会有所减少。

  李健:中国的综合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另外,中国的产品还处于比较中低端的阶段,需求具有一定刚性。中国目前外贸恢复性增长比全球贸易增长要好一些。下半年企业订单会受到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不会像上半年那么火爆,同时,企业也考虑成本和效益因素,增速会放缓,不会像前七个月处于较快的增长,相较于周边国家来说,总体来说还是比预期要好。

  企业应该练内功

  中国证券报: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的议价能力在提升,这是不是说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在金融危机后有所增强?

  张燕生:以前的产品提价是很难的。但是现在企业做了很多产品创新的努力,出现新的产品结构或者新的市场、新的顾客,这个时候的议价能力就会比较强。过去很多传统欧美优质客户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预算减少,订单减少,或者一些企业出现风险,此时企业都在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反映出来就是企业的议价能力是比较强的。

  那么反映在我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上的情况是,在政策比较稳定的情况,出口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坚挺的。往往价格下跌都是在政策调整不确定和订单下单不确定的时候。这个时候价格会往下走。在短时间内,从我国出口产品的替代性上看,竞争对手跟我们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这种情况不是特别乐观。原因是我们的成本在大幅上升,企业的议价能力有限,但竞争对手的成本并没有大幅上升,差距转变到一定程度会逆转。因此,乐观主义的形势要引起警惕。

  对出口企业来讲,去年是求生存,活下来是最重要的。今年是抓机遇,因为今年外贸需求会有不错反弹。明年是练内功,因为明年的经济不会像今年这么好,这是令人担忧的。

  李健:不同商品不太一样。一些商品对国际定价有影响力,这部分商品受影响较小。有些自由度大、竞争激烈的商品就会发生利润两头受挤的情况。这种情况反映了外贸企业不应扎堆于中低端的产业和产品,要转变增长方式。汇率的调整、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要素价格的提高,是转变外贸经济增长方式的契机。一些处于经营能力差、处于产业低端的企业盈利将走弱,最终被淘汰出所在行业,而留存下来的是一些经营管理水平高、技术水平高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同时,外贸的量会适度减少,增长也将放慢,这样就会摆脱外贸形势素来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样才会对定价权产生一定的作用。另外,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外贸产业大部分集中于低端的制造业,过分发展产业链的下游,造成了上游产品的刚性,企业大量进口原材料,致使原材料一再涨价,最主要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 2010年8月27日10:4
版权所有:湖南省房地产业协会公积金管理分会 技术支持:长沙市八六软件开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