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株洲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报道
株洲市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工作会议
到今年4月底,株洲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51亿元,成为全省继长沙之后第二个归集总额过50亿元的城市。
作为我省重要工业基地,迅猛发展的株洲,带动了全市住房公积金事业的长足发展。到2010年10月底,全市累计为3247个单位、39万名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58亿元,归集余额35.9亿元;累计为8万多人次职工购房、建房等提取住房公积金22.1亿元;累计为3.5万户职工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41.5亿元,贷款余额27.8亿元;累计实现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2.56亿元,其中计提廉租房建设补充资金1.33亿元。
自1995年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株洲施行以来,经过15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创新,住房公积金制度这颗种子已经在株洲深深扎根,功能作用深入人心,政策效应充分体现,成为备受社会和市民关注的一项民生制度。
奋发图强十五载
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伴随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为用好制度,让制度惠民,株洲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归集、稳妥放贷、狠抓管理、创新服务。
15年来,他们凝心聚力,努力提高制度覆盖率。建立对各县市区政府住房公积金工作目标考评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联合征缴体系……今年,株洲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公积金工作领导,召开有关公积金制度建设工作专题会议达4次,出台了《全面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召开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专题会议,推进公积金建制;中心向全市未建制单位寄发贺年卡加强政策宣传、组织归集扩面专项活动月活动和政策咨询活动等工作,扩大了制度覆盖面,到10月底新增缴存单位143家,缴存职工15527人。
15年来,他们以民为本,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职工住房贷款相关制度,逐步建立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在增加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基础上,注重增加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提高对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支持力度。今年5月,修订后的《株洲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细则》正式实施,对失业、低保人员放宽提取政策,受惠群体达5万多人。
15年来,他们固本强基,努力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建立了以行政监督、部门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的联合监管体系;夯实了工作基础、提升了队伍素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拉动经济保民生
株洲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长足发展,为服务民生、推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让百万居民享受了惠民政策。全市近40万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一人缴存全家受惠,全市有上百万城镇居民享受到住房公积金惠民政策。从1999年住房公积金开始发放个人贷款开始,累计支持职工购房、建房面积440多万平方米。今年前10个月,全市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12.04亿元,住房公积金贷款占全市金融机构住房贷款总额的比重近1/4。同比增加5个多百分点。
使十万职工改善了居住条件。通过住房公积金购房、建房提取和贷款,全市有近12万名职工解决了住房困难,改善了居住条件。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2000年的10.26平方米跃升到2009年的28.1平方米。
给千户困难家庭提供了住房特殊保障。通过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累计提供廉租房建设补充资金1.33亿元,帮助1764户低收入家庭实现了住有所居。
为经济发展拉动了百亿产值。高度重视资金运用,服务经济发展。全市住房公积金累计直接投入房地产业50多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GDP近150亿元,产生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
科学发展绘蓝图
当前,株洲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株洲城市化进程加速,提供了重要机遇;民生改善力度加大,提出了重要要求;扶持鼓励政策加强,提供了重要保障。住房公积金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在住房公积金“十二五”发展蓝图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振奋人心:到2015年,住房公积金制度市区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归集额100亿元,新增贷款额100亿元,新增增值收益6亿元。同时,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资金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实现“住有所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株洲中心以“为百姓谋福祉,当缴存者贴心人”为宗旨,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为构建和谐湖南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