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高东山

高东山(中)在住房公积金会议上讲话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到“住房”这个关键词,并指出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毋庸置疑,房价是近两年来最牵动人心的话题之一,也是政府始终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为一种旨在让人民“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体制,住房公积金制度自1995年在全省全面推行以来,已经深入人心,硕果满枝。它的建立对于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带着这些读者关注的问题,近日我们采访了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高东山。
“住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必备的物质条件。住房状况更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推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尽快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就成为事关民生的大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内容。”
他介绍,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我省在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住房市场化机制,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廉租住房制度,它们构成了我国当前住房保障体系政策设计的基本框架。其中,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政府强制要求职工储蓄且由单位进行补贴,积累并用于职工住房消费的住房储金,旨在提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的一种普遍的住房保障体制。
“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十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它为推动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建设,增强职工住房商品意识和住房消费观念,提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培育和发展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帮助广大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厅长回忆,住房公积金建立之初,正是我国住房建设缺口较大、住房矛盾突出的时期,住房公积金不靠财政一分钱投入,迅速积累起庞大的资金规模,各地以住房公积金贷款为契机,筹资建设了大量安居房、解困房和集资合作建房,广大职工住房条件得以迅速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水平在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增长的同时,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91年的14.2平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26平方米。同时,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成为廉租住房的主要资金来源,弥补了财政投入的空白,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解决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住房公积金从福利住房体制下以筹集建房资金加快职工住房建设为主要功能,向在市场住房体制下以发放低息个人购房贷款为主要功能的转变,引导职工转变了住房消费观念,扶持广大职工家庭进入住房市场,加强了他们的社会信贷消费意识,从而带动商业银行住房贷款的兴起和迅速发展。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和方向在哪里?高厅长谈了几个有利于:
“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利于利用政策优势,切实提高城镇职工的住房水平;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住房支付能力,促进住房消费;有利于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困难,保证社会稳定与和谐;有利于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跨越。今后住房公积金要从职工的长期住房储金转变为每个城市就业者都能享有的住房保障资金,用好增值收益,提高对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支持力度,创新住房公积金服务品种和方式。”
他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房公积金工作面临的新机遇,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大局意识,把住房公积金管理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把这项造福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好事做实、做好,让每个居民‘住有所居’。” (邹智云)